4 月 18 日晚間,被稱為 “隔膜王” 的恩捷股份(002812)發布公告,公司透露,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云南監管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這一決定書將公司在資金管理方面的問題公之于眾。與此同時,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在同一天,因相同事由向恩捷股份下發了監管函。
深交所的監管函明確指出,恩捷股份部分募集資金通過非募集資金專戶代付,這一操作嚴重違反了資金管理規范流程,使得資金流向脫離了正常監管視線;部分募投項目在以募集資金置換自籌資金時,既未按照規定履行嚴格的審議程序,也未及時、準確地進行信息披露,這一行為極大地損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另外,部分暫時閑置募集資金被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時,同樣未履行必要的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嚴重違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規范性原則。
根據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內容,恩捷股份在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諸多深層次問題。在制度建設層面,公司的募集資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關鍵的資金流向監控細則以及責任追溯條款,使得資金管理缺乏明確的指導與約束,為后續一系列資金管理亂象埋下了隱患。在資金流向的實際操作中,部分募集資金并未通過規定的募集資金專戶進行支付,而是通過非募集資金專戶代付。例如,在某重要項目的資金撥付中,本該從募集資金專戶支出的款項,卻被轉至公司旗下某子公司的普通賬戶進行代付,使得資金流向難以精準監管與把控,無法清晰判斷資金是否真正用于募投項目。
在項目資金使用上,部分募投項目在以募集資金置換自籌資金時,未按照相關規定履行審議程序。按照《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 2 號 —— 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此類置換需經過董事會審議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鑒證報告等程序,但恩捷股份的部分項目并未遵循,也未及時進行信息披露,這一行為嚴重違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與規范性原則。
不僅如此,部分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被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時,同樣未履行必要的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上市公司使用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需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并及時公告,而恩捷股份在這方面的缺失,對投資者及時了解公司資金真實使用狀況造成阻礙。
業績表現上,恩捷股份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 2024 年全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將虧損 5.15 億元到 6.65 億元。與上一年度盈利 25.27 億元相比,同比下降幅度高達 120.38% 至 126.32%。
若這一業績預測最終成為現實,恩捷股份將迎來自 2016 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回顧恩捷股份過往業績,上市后憑借在鋰電池隔膜領域的技術優勢與市場拓展,業績一路穩步增長,成為行業內的明星企業。但 2024 年風云突變,業績急轉直下。
對于業績出現如此大幅度變動的原因,恩捷股份在公告中解釋稱,近年來鋰電池隔離膜行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鋰電池需求大增,吸引眾多企業紛紛布局鋰電池隔離膜業務。短短幾年間,行業內新增大量產能,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漸顯現。
以 2024 年為例,國內多家新進入企業的產能集中釋放,使得市場競爭白熱化。與此同時,下游客戶為降低成本,不斷向產業鏈上游施壓。新能源汽車企業為提升產品性價比,對電池成本提出嚴苛要求,電池廠商進而將壓力傳導至恩捷股份等隔膜供應商,不斷壓低采購價格。在雙重因素的影響下,鋰電池隔離膜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產品毛利空間被嚴重壓縮,導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以某主流產品為例,2023 年其單價為每平方米 5 元,毛利可達 30%,到了 2024 年,單價降至每平方米 3 元,毛利僅剩 10%。此外,公司計劃對存貨等資產計提減值損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本期業績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2024 年前三季度,恩捷股份實現收入 74.65 億元,歸母凈利潤 4.43 億元,而到了全年預計虧損,可見第四季度公司經營狀況惡化明顯。第四季度中,市場價格進一步下滑,部分產品滯銷,導致公司不得不加大存貨減值計提力度。
盡管面臨監管函以及業績預虧的困境,恩捷股份在業務拓展方面也并非毫無亮點。
在 2024 年底,恩捷股份成功與國軒高科建立合作關系,成為其主要隔膜供應商,從 2025 年起為其供應鋰電池隔膜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國內市場份額。
并且在 2024 年 11 月 24 日,恩捷股份與億緯鋰能達成協議,未來億緯鋰能將優先向恩捷采購不少于 30 億平方米的鋰電池隔膜產品,這一合作協議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帶來一定的積極預期。
海外市場布局上,恩捷股份在匈牙利、美國和馬來西亞的產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匈牙利工廠一期項目已初步開始量產,后續有望進一步提升海外市場份額。
此次恩捷股份收到監管函以及業績預虧,無疑給公司發展蒙上一層陰影,未來如何整改資金管理問題、提升業績表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監管函下達后,市場對恩捷股份的信任度有所下降,股價在短期內出現波動。
未來,恩捷股份需要迅速建立健全募集資金管理制度,規范資金流向,嚴格履行各項審議程序與信息披露義務,重塑市場信心。在業績提升方面,公司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憑借自身技術研發優勢,推出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產品毛利率,同時加快海外產能釋放,擴大市場份額,以扭轉當前不利局面。